【水上石林景區】「水上石林」是露出水面的奇特景觀,在河中禿石上長滿了巨大的仙人掌,流水從石林上面分開,環流兩側又在下面交會,把一座石林圍在水中;景區內水流蜿蜒曲折,石林星羅棋佈,露出水面,形成一個奇特的景觀。此段河床寬闊達400米,面積約0.4平方公里的石林就長在河床之中,任河水長年沖刷。石林間長著大片的仙人掌和小灌木,終年點綴著綠蔭。冰冷的石頭上,展現的都是生命的繁榮,所謂"石上流水,水上有石,石上有石,石上又有樹。"水上石林區有很多景觀,如群榕聚會、根王、根牆屏障、盤根畫壁、仙女飛天等,銀鏈墜潭瀑布和星峽飛瀑也分別處在水上石林的左右二側。
【天星橋景區(含單程纜車)】位於黃果樹瀑布下游6公里處,這裡有3個連接的區塊,即 「天星盆景區」、「天星洞景區」、「水上石林區」。天星橋景區石筍密集,植被茂盛,集山、水、林、洞為一體,被遊人稱讚:「『風刀水劍刻就』的『萬傾盆景』,『根筆藤墨繪帛』的『千古絕畫』。」風景區是由地下河塌陷所形成,寬約300公尺的「天生橋」,上下奇壁、瀑布飛瀉、激流滾滾被暗河吞沒的。
【銀鏈墜潭瀑布】實際上是漏斗形瀑布,位於「水上石林」左上方,這裡河床成扇形,上寬下窄,上高下低,落差20餘米,由於長年累月的波浪衝擊和流水侵蝕,河床上形成無數小坑穴,流水漫頂而下,宛若滾珠落玉,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好似無數銀鏈墜入潭中而得名。
【陡坡塘瀑布】位於黃果樹瀑布上游1公里處,瀑頂寬105米,高21米,是黃果樹瀑布群中瀑頂最寬的瀑布。陡坡塘瀑布頂上是一個面積達1.5萬平方的巨大溶潭,瀑布則是形成在逶迤100多米長的鈣化灘壩上。陡坡塘瀑布還有一個特殊的現象,每當洪水到來之前,瀑布都要發出"轟隆.轟隆"的吼聲,因此又叫"吼瀑"。
【陽明祠】坐落在貴陽市區扶風山,始建於清嘉慶十九年(1814年)與相鄰的尹道真祠、扶風寺共同組成環境清幽、景色秀麗的扶風山風景區,清代西南巨儒鄭珍曾贊之為"插天一朵青芙蓉"。此祠為紀念明代哲學家、教育家王守仁(陽明先生)而建。祠內殿廊相接,林木蔥蘢,清幽宜人,詩文碑刻甚多,文物薈萃,引人注目。 祠內殿堂中,有王陽明漢白玉坐像,兩側為先生手書:"壯思風飛沖情雲上,和光春靄爽氣秋高"木刻對聯。殿堂外碑廊有王陽明手書《矯亭記》和家書文稿及燕服畫像。此外,還有清代學者莫友芝、何紹基等人遊覽祠堂題詠的詩文及捐資修建人員名冊石刻,是貴陽市現存的碑刻精華,也是極其珍貴的歷史文物。
【時光貴州小鎮】位在貴州「清鎮」市,是一個集旅遊、度假、休閒、娛樂於一體生態文化旅遊景區。小鎮以「貴州故事」為主題,並擷取20世紀40年代風華絕代的海派建築靈魂特色,以貴州史前與地質文化為起點,移民屯堡文化為依託,以近數百年的建築文化為導向,將其融合為一體,展現出現代風情的休閒旅遊新地標。
【多彩貴州風 夜秀】陣容由貴州省歌舞團、貴州省民族歌舞團、貴州省花燈劇團三個專業表演藝術團體共同組成,是近年貴州省打造的一台具有鮮明黔貴高原特色的大型民族歌舞,以濃鬱的民族風情和鮮明的時代特色集中展現了貴州17個民族的英姿俊采與《雲南映象》、《印象劉三姐》並稱「西南三部曲」。其創作靈感來源於古老而神秘的貴州高原,以充滿貴州民族文化特色和現代觀念的藝術激情對貴州的人文資源和自然風光進行了濃縮式的展現。《多彩貴州風》由21個節目組成,包括苗、侗、瑤、土家等7個民族的歌舞,其中既有獲得國家級大獎的《侗族大歌》也有來自田間地頭的原生態藝術瑰寶,還有從遠古流傳至今的民族習俗和民間絕技。
【特別註記】※黃果樹景區的天星橋纜車為套票,其中天星橋纜車若遇檢修或下雨天停駛時,因是套票,將無法給予退費。敬請見諒!
|